子夜“诊脉”探暗漏 汗浸工装精准降漏1800吨 本报讯(报道员 李继婷)当城市沉入梦乡,江南分公司的“管网医生”们却披挂上阵。班子成员打破层级壁垒,化身“责任包保先锋官”,与一线维修尖兵组成“夜间攻坚特战队”。他们身着反光衣,头戴探照灯,肩挎工具袋,手持探漏仪,悄然穿行于寂静的街巷。面对居高不下的产销差率这块“硬骨头”,“特战队”以“白加黑”的奋战姿态,誓将管网漏失难题“啃下来”。 子夜“听诊” 四步疗法锁定暗流 为不影响居民日间用水,城市用水“休眠期”成为特战队的“黄金诊察时”。他们独创“四步诊疗法”,精准锁定深藏地下的“病灶”。一是流量监测判方向。子夜精准记录区域最小瞬时流量与水量波动,结合泵站历史数据综合分析,圈定可疑区域。二是分区测试缩范围。现场操作分区闸门进行开关测试,如同“隔离病灶”,逐步缩小漏损范围。三是精密“听诊”定漏点。探漏仪与听音杆化身“听诊器”,紧贴地面、管道,捕捉地下最细微的渗漏异响。四是精准定位除“病灶”。锁定目标,精准开挖修复。 四大“法宝” 组合发力精准查漏 除传统手段,“特战队”更亮出四大“法宝”。一是泵站数据实时盯。对30余处高漏损区域加压泵站,加密巡检频次,综合日来水量、压力、频率数据,快速捕捉水量异常。二是末端压力保平衡。实时监测20多处管网末端不利点压力,确保管网健康运行。三是分段“体检”无遗漏。使用便携式流量计,深夜实施分段关闸测试,如同给管线做“CT扫描”,精准锁定漏段。四是“盲肠”治理巧施策。在管网末端“盲肠区”加装区域闸门和分区表,精准测算漏失量。通过小范围掐管、铺设临时管线、设置临时用水点,既解用户燃眉之急,又让暗漏无处遁形。 暗夜攻坚 “妙手”根除管网顽疾 数十个不眠之夜,“特战队”徒步丈量管线150余公里,以严谨与专业迎来破晓。一是探测地沟深处,精准定位并修复厦门街8号楼、宝山路3号楼等6处暗流涌动的漏水点。二是掘开厚土覆盖,成功找到建华新村、光明小区等4处深埋地下的直埋管线漏点。三是自主改造除隐患。纺校楼地沟老化管线局部改造30余米;根治老旧烽火A区DN90供水管线漏水顽疾,自主更换管线30余米。四是“盲肠”区域巧治理。果断掐断联化冰箱住宅、大长屯等盲肠区问题管线3处,增设临时用水点2处,一举解决漏损与用水保障难题。 晨曦凯歌 汗水浇灌“降漏”硕果 当晨曦微露,满身泥浆的“夜行侠”们悄然回归岗位。这场持续数十日的“管网保卫战”,不仅修复顽固漏点20处、完成改造工程2项,更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:日降来水量1800余吨!这1800吨的背后,是无数个不眠夜的坚守,是汗水浸透工装的担当,是水务人对城市供水安全无声的誓言。短暂的休整后,江南“特战队”的目光,已锁定下一个亟待“剿灭”的漏点,守护城市地下“血脉”的征程,永不停歇。
|